小时候若能吃得健康,也会影响长大后的饮食习惯。卫生福利部国民健康署发现,相较于食用五穀米、糙米、南瓜等全榖杂粮食物,民众更习惯营养价值较低的白米饭、白麵条。国健署署长吴昭军呼吁,若能从小开始培养孩子良好饮食习惯,对健康将更有助益。当民众在挑选主食时,往往以白米饭、白麵条为优先选择,但其实比起这些食物,卫生福利部国民健康署指出,「全榖杂粮类」的营养价值更高,含有丰富的维生素 B 群、维生素 E:看它有没有产品说明,如果上面打着PE保鲜膜或者聚乙烯保鲜膜,就可以放心的使用;如果写着PVC或者是没有写材质的话,那就尽量别买。、矿物质及膳食纤维等营养素。因此国健署鼓励民众,可多加摄取糙米、紫米、南瓜等全榖杂粮类食物。多吃「全榖杂粮」可以降低疾病风险国健署说明,民众若能常摄取全榖杂粮食物,能降低 15 至 30% 罹患高血压、第二型糖尿病、心血管疾病,以及大肠、胃、食道癌等疾病的风险。而它的营养素具体有以下功能,包括:维生素 B 群:可以调节人体内新陈代谢、维持皮肤和肌肉健康、增强免疫系统与神经系统等功能。特别能让孩子一整天都充满精神、减少疲劳。维生素 E:为重要的脂溶性抗氧化剂,有助于保护心血管、减少自由基等。膳食纤维:可以有效帮助肠胃蠕动、保护肠黏膜细胞与调节肠内细菌,维持肠道健康。一张表看全榖杂粮食物有哪些资料来源:卫生福利部国民健康署全穀杂量类究竟为什么比较健康呢?营养师王雅虹指出,以米来说,糙米包含胚芽、米糠跟胚乳等 3 个部位,营养价值就藏在其中。但它们像白米的「衣服」,当糙米褪去有丰富营养价值的外衣后,才是白米。国健署补充,白米经过去胚,将稻米的米糠层及胚芽
:动作要领:背靠墙,双足分开,与肩同宽,逐渐向前伸,和身体重心之间形成一定距离,大概40-50公分。去除,因此除了澱粉外,其他营养素的含量非常少。从少量、少天开始,调整孩童饮食习惯由于幼儿园、国小是塑型健康生活习惯与行为的重要阶段,且学童也会连带影响家庭、父母的饮食,国健署强调,若能从儿童阶段,就培养起食用全榖杂粮类食物的习惯再好不过。但在尚未尝试过全穀食物以前,已经习惯白米、白麵条等的孩童常认为全穀类食物口感不熟悉、不习惯,难免较为抗拒。王雅虹认为,父母可透过渐进式作法帮助孩童渐渐习惯,像是用比较小、颜色较淡的红藜米、小米等全榖食物替换白米,从少量开始,慢慢替换 1/3 的白米,甚至到 1/2 的白米
;另外也可以慢慢调整天数,从一周 1 天、一周 3 天,到每天都吃糙米。王雅虹建议,让孩子吃糙米前,可以在前一天就预告孩子,他们也会比较能接受变化。或者父母也可以让孩子自己选择要白米还是糙米,如果孩子刚开始都选择白米,甚至吃饭把小米、红藜米都挑掉也没关係,只要孩子有接触到一点味道,总有一天就会慢慢习惯,并选择吃糙米。家长注意煮法,让孩子习惯全榖杂粮食物另外家长也可以多注意糙米的煮法,王雅虹分享,许多家长在煮糙米时,会跟白米一起泡,但泡的时间不够久,孩子会发现糙米咬起来特别久、特别硬,自然而然就会抗拒。因此她指出,家长在煮糙米时可以参考国健署的作法,只需要 2 步骤,就能煮出孩子喜欢又好吃的米。洗完米浸泡超过 30 分钟,调整水的温度,以温热水可以加快浸泡速度。使用压力锅,在高压下温度上升,可加快糙米煮熟的速度,节省约一半的烹调时间。王雅虹自己育有 4 岁的女儿,平常也从小就给孩子吃糙米饭,现在一餐中能接受的糙米比例是 1/2。身为家长,她也深知每天煮饭需要花费许多时间,因此她会选择在有空时就做好一周的份量,吃不到的放进夹链袋、再冰进冷冻库,需要时再用电锅加热,通常用完电锅,糙米的口感会更软,孩童也会更喜爱。只要家长多留心,买外食也可以健康不过更多时候,家长真的没有时间做饭,只能多以外食为主,王雅虹则建议,如果是只有五穀饭的店家,家长可以多买一碗白米饭去调整主食的口感,孩子也不会过于抗拒;如果有余力,由于红色可以促进食欲,因此特别挑选有红藜米的店家也是好选择。这段让孩子将吃白米习惯转变成吃糙米的过程中,王雅虹指出,家长真的要非常有耐心,也要相信孩子拥有本能追求营养与健康的能力。因此爸爸妈妈们不用认为自己让孩子吃糙米就是对他们很坏,而打算换回白米。只要日复一日的吃糙米,甚至其它全榖杂粮类食物,孩子一定会喜欢上,也会逐渐迈向健康的饮食习惯。文/陈韦彤 图/杨绍楚延伸阅读当孩子具备 3 个能力 亲子外出和乐用餐不是梦3 成青少年习惯吃外食,高盐高糖不健康! 营养师教如何「健康吃外食」
糙米、马铃薯等全穀杂粮食物营养价值高!营养师:家长注意「这些事」助孩子养成良好饮食习惯:
本文来自网络,不代表世界杯买球网站立场,转载请注明出处:http://www.sfxwsj.com/html/xingyeqianzhan_1965.html